谁说跨境物流获客难?其实只是方法不对!
“现在做货代太难了,客户都被抢光了。”
“以前扫楼、跑市场还能聊上几单,现在客户都在网上了。”
“展会太贵、广告太杂、打电话没人接……”
这几乎是每个跨境物流人的共鸣。
但真相是——客户没有消失,只是换了地方。
而且,在如今货代企业越来越多、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,
想拿到客户,就必须换思路、换方法。
过去靠人脉、靠介绍的时代已经过去,
现在是靠系统、靠工具、靠数据主动获客的时代。
一、货代企业越来越多,竞争越来越激烈
这几年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,带动了大量跨境物流、货代企业入局。
无论你在深圳、广州、义乌还是宁波,
打开地图就能看到成百上千家物流公司、海外仓服务商、集运商。
同样一条美线、欧线,报价越来越透明;
客户越来越懂行,要求越来越高。
比价格拼不出优势,比关系又不够资源。
在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,唯一能突围的,是“获客能力”。
谁能持续获得新客户,谁就能在市场上活下来。
这就要求货代不再守株待兔,而要主动出击,
从“等客户上门”,转变为“自己精准找到客户”。
二、客户不见了?其实他们都在网上出货
如今的出口企业、跨境卖家早就转移到了线上。
他们每天都在阿里国际站、中国制造网、亚马逊、沃尔玛这些平台上忙着发产品、接订单、处理发货。
这些企业对物流的需求非常旺盛——
他们每一笔订单、每一个包裹,都离不开货代和跨境物流服务。
只要你能在这些平台上找到他们,就等于掌握了一条稳定的客户来源。
客户没少,只是他们的沟通方式、获客渠道全变了。
过去靠扫楼,现在靠点击。
过去靠电话,现在靠网络。
而懂得用数据、工具的人,已经在这些平台上拿下了大批客户。
三、阿里国际站:中国出口商最密集的客户库
阿里国际站(Alibaba)是全球最大的B2B平台之一,
上面聚集了数百万家中国出口企业和外贸公司。
它的优势在于:
-
覆盖范围广,几乎包含所有出口行业。
-
企业资料完整,有公司名称、主营产品、联系人、地区等。
-
每家企业都有稳定出口需求,物流发货频繁。
只要掌握采集方法,你可以在阿里国际站上快速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,
比如按照类目或者产品词搜,
就能直接获取有真实发货需求的外贸公司名单。
四、中国制造网:传统出口工厂的聚集地
中国制造网(Made-in-China)更偏向制造型、工厂型出口企业。
这些客户普遍规模大、合作稳定、发货量高。
它的优势在于:
-
企业真实性强,信息资料齐全。
-
工厂型客户居多,长期出口需求旺盛。
-
支持按行业、地区筛选,方便针对性开发。
这些企业往往在美线、欧线、东南亚等航线有固定发货量,
如果能建立合作,基本都属于长期客户。
五、亚马逊平台:最活跃的跨境卖家群体
亚马逊是跨境电商的“主战场”,
上面有数十万中国卖家,他们每天都在发货、补货、备货。
他们的特点是:
-
发货频率高,尤其是FBA卖家。
-
对物流稳定性要求极高。
-
决策效率高,沟通简单直接。
找亚马逊卖家,就等于找到一群持续出货、复购率高的客户。
他们不仅需要头程物流,还需要尾程派送、仓储及退货处理服务。
六、沃尔玛平台:新兴但潜力巨大的市场
沃尔玛跨境电商平台(Walmart Marketplace)正在迅速崛起,
吸引了大量出口企业与品牌商入驻。
平台优势:
-
卖家整体实力强,单票货值高。
-
产品集中在家电、家居、服饰、3C等高频品类。
-
多数商家拥有美国仓或海外仓需求。
这些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不高,更在意物流时效与服务体验。
一旦你能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,他们往往会成为长期合作伙伴。
七、主动获客:让客户“被找到”
在如今的市场中,客户不再等你找上门,
你要用数据+工具主动把他们找出来。
主动获客的核心思路是:
-
锁定客户画像:知道你要找谁——出口企业?电商卖家?哪个国家?
-
采集客户数据:用工具“👉Gycharm 外贸出口及跨境电商企业采集插件”从各大平台批量获取企业信息。
-
智能分类与筛选:按照国家、行业、发货地等标签归类。
-
多渠道触达:通过电话、微信、邮箱、WhatsApp、LinkedIn等进行精准沟通。
-
形成客户池:持续更新、长期跟进、重复开发。
这比扫楼、打电话、发广告更高效、成本更低、转化更精准。
竞争越大,越要用新方法获客
现在做货代确实难,但更难的是——你还在用老办法。
客户早就在网上,而你却还在扫楼;
同行已经用系统获客,而你还在发朋友圈等介绍。
市场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。
越是竞争激烈,越要改变思维。
谁能率先掌握线上获客方法,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。
别再说“跨境物流获客难”。
客户从没少过,只是你还没用对方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