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销↑  谷歌搜客户、挖邮箱  谷歌地图   领英插件(挖关键人)  Instagram采集  Facebook采集  Tiktok采集  俄罗斯外贸  工厂获客  货代获客   
客服

货代线上找客户半年后,我不再担心“没客户聊”!

我是一名做了五年的国际货代,从一开始的扫楼拜访、打电话陌拜,到后来参加各种展会、托朋友介绍客户,这一路真的是靠“腿”在跑业务。
以前最大的焦虑是什么?不是价格比不过同行,而是——根本没有客户聊。

每天早上打开电脑,看着空荡荡的微信、邮箱,没有客户咨询,也没有新的询盘,那种“闲到发慌”的日子,相信很多货代同行都懂。
直到半年前,我彻底转向了线上找客户,一切才开始发生变化。

一、货代找客户的旧方式,正在慢慢失效

以前做货代,最常见的获客方式有三种:
1️⃣ 扫楼——到工业区一家家上门推销;
2️⃣ 展会——租个展位,希望能遇到出口客户;
3️⃣ 人脉介绍——靠老客户、朋友推荐。

这些方式没错,但现在的问题是——
成本越来越高,效率越来越低。
扫楼被拒绝的概率高,工厂老板见到陌生人就防备;
展会动辄几万块一个展位,加上住宿、样本、人工,回报不确定;
人脉介绍靠缘分,一年也就那么几个。

而现实是:
现在出口企业、跨境电商商家越来越多,他们并不等着你去找,
他们早就在各个平台上发产品、做推广,等着货代主动找上门。

二、我开始转向线上——从“等客户”变成“找客户”

去年下半年,我开始认真研究线上获客。
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“发发广告”,结果发现,根本不是。
真正的线上获客,是主动出击,在互联网上“挖客户”。

我重点研究了三个方向:

① 阿里国际站、中国制造网

这两个平台聚集了海量的出口企业和外贸工厂。
我用关键词搜索,比如“furniture”、“home appliance”,
几分钟就能看到几百上千个潜在客户。
他们大多数都有公司名、主营产品、出口市场信息,有的还留下了邮箱或官网。
这些都是真实活跃的外贸商家,正是我们货代最需要的客户群体。

② 亚马逊、沃尔玛、Temu 等跨境平台

以前我没想到这些平台上的商家也是潜在客户。
后来才发现,很多跨境卖家都有固定出口需求,尤其是亚马逊FBA卖家。
他们需要从中国发货到海外仓,每个月出几十票货。
我通过“店铺名 + 产品关键词”搜索,再借助一些采集插件,比如Gycharm外贸出口及跨境电商采集插件
很快就能把同行业的商家信息批量采下来。

③ 社交平台——LinkedIn、facebook、tiktok

社交平台是我后来加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很多外贸企业老板、采购经理、品牌主,都活跃在 LinkedIn 上。
我每天固定花半小时添加10个目标客户,并给他们私信,有的三天后就回复,变成潜在合作对象。

三、从“找不到客户”到“每天有客户聊”的转变

刚开始做线上获客那两个月,我也很迷茫,不知道怎么筛选、怎么聊。
后来我逐渐总结出一套节奏:

1️⃣ 先采集客户信息——用工具抓取目标行业的出口商、跨境卖家;
2️⃣ 筛选出重点客户——看出口地区、发货频率、主营产品是否匹配;
3️⃣ 分渠道联系——邮箱、电话、WhatsApp三管齐下;
4️⃣ 记录和跟进——我用表格和CRM系统,给每个客户标注状态。

这样坚持下来半年,我的客户库从几十条增长到了三千多条。
每天都有客户咨询发货报价,有的还主动推荐朋友。
以前是我去求客户,现在反而是客户主动来问:“你们是不是有东南亚专线?”
这种感觉,太爽了!

四、线上找客户,让我看到更大的市场

还有一个意外收获:
通过线上客户,我不再局限在“本地市场”。
过去我主要做珠三角工厂的货,现在我有客户来自福建、浙江、山东、甚至越南、印度。
他们在中国采购,需要找能配合的货代。
这些客户几乎都是我通过线上挖掘到的。

更重要的是,线上获客是可复制、可放大的。
一个人每天找10个客户,一个团队就能每天找到100个客户。
只要方向对、工具对、话术对,客户量是“指数级”增长的。

五、半年之后的我:稳定开单,不再焦虑

现在,我每天的工作很简单:
上午用采集插件(👉 Gycharm外贸出口及跨境电商企业采集插件,可以快速采集并整理客户信息,
让你从“手动搜索”变成“系统化开发”。)筛选新客户,下午跟进昨天的询盘,晚上整理CRM数据。
客户源源不断,报价和发货量都稳步提升。
有时我还会把一些老客户的需求转介绍给同行,顺带赚点佣金。

最关键的是,我不再担心“没客户聊”。
哪怕有淡季,我的客户名单里也能找到很多有潜力的联系人,
每天都能保持沟通、积累关系、种下新的订单机会。

如果你也是做货代的,还在为“没客户、没询盘”发愁,
真的建议你尽早开始做线上获客。

Gycharm专注外贸获客,提供谷歌搜客户、谷歌地图获客、领英获客 免费注册